距离南澳洲阿德莱德60公里开外的1847酒庄别墅,坐落在绿色海洋般的辽阔田野中。到处是古朴苍劲的桉树,无边无际的葡萄园,延绵起伏的山脉。高大的落地窗前,是一幅缓缓变化着的风景画。云卷云舒,若明若暗,却总是那么开阔、壮美。

背靠熊熊燃烧的壁炉,遥望远天的红霞,王智太悠悠叙说着在澳洲土地上的点点滴滴、所思所想。忽然感觉,他的经历与他这个人,正如酒庄里的那些陈年佳酿,历尽阳光风雨,饱览世间百态,吸纳了天地精华,经过榨取、发酵、多年窖藏,终于饱满熟成。他与葡萄酒有着相似的前世今生。

一款好酒来之不易,那是从葡萄的品种、产地、气候、土壤就开始决定着的一个漫长过程。

不安分的人

王智太说自己是个不安分的人,一点不假。当年在山东大学经济系读书时,他是学生会主席也是运动场上的风云人物;毕业后来到化工部人事司,仅仅工作7个月,便当选为机关党委委员;但工作未满三年竟做出一件令所有人瞠目的选择,从中央部委辞职回乡当了一名副镇长。在家乡土地上一干七年,硬是使乡镇工业产值由原先全县倒数第二变为名列前茅;在担任齐鲁著名企业三联集团副总裁期间,指挥开发即墨田横岛。从一砖一石做起,苦战八年,把原先无水、无电、无房屋的一个荒岛,建设成为国家三A级旅游度假区,山东省著名旅游景点,并极大改善了当地人生活,被岛上居民誉为与汉初田横五百士齐名的“501”。历数他年轻时代做过的事,几乎件件可圈可点。

新世纪以来,他又先后在青岛、香港经营旅游、酒店、高科技农业、房地产等等,喜怒哀乐备尝,得失成败都有,在资金、人脉、阅历各方面有了足够的积累,这位经济学专业毕业生逐渐成长为经济大潮里的一条蛟龙。读书时与他上下铺的老同学、2138cn太阳集团古天乐张东辉教授深知王智太的秉性:“他有一股拼劲,当年在化工部干部处工作时,能把所有干部档案全部背下来。他认准的事,就一定要干到底。”的确,王智太成功的秘诀似乎并不神秘:“无论什么事,做,就一定要做到最好。”他的独特在于,信念、意志特别顽强坚韧,百折不挠。

扎实做事的人

奋斗的岁月如烟云过眼,风雪雷电,金戈铁马,热血热汗……而他似乎总是不能满足于既有的一切,总是在迈向前方。2008年,他的事业走出国门拓展到了澳洲。

做地产投资过程中,他的目光逐渐聚焦于葡萄酒制造业。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优良的酿酒工艺和传统,使得澳洲的葡萄酒在全世界享有盛誉。而中国经济的崛起,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使王智太敏锐地看到了葡萄酒事业在中国的美好前景。通过对世界红酒历史与现状的深入研究,对目前中国红酒行业的深层解析,他意识到面前的机遇与挑战:“红酒市场泥沙俱下,多是勾兑、灌装,或者搞品牌代理,或者花钱买别人的牌子。我的目标是要做货真价实的酒庄酒”。王智太一席话,让我这个酒盲了解到同为“葡萄酒”之间的天差地别。他决定“从源头做起”,源头,就是从种葡萄开始。

2010年,王智太买下了约翰先生的1847酒庄和附近的几个葡萄园。

正如它的名字本身所具有的厚重,1847酒庄已经有了一百多年的历史。它位于南澳大利亚的巴罗萨山谷。巴罗萨山谷是澳大利亚最著名的葡萄酒发源地,很多国际知名葡萄酒品牌出自这里。漫山遍野的葡萄园里,一百多岁的老藤葡萄树随处可见。约翰家族世代经营的酒庄遇到了难题,两个儿子都有自己喜欢的事业,不肯做庄主继承人。年近70岁的约翰夫妇,必须把这份祖业托付给让他放心的人来管理。

从汹涌的中国经济大潮中冲决出来的王智太,挟带着一股势不可挡的锐气,他以自己的经验、智慧、胸怀、气度,给这家百年企业带来了勃勃生机。在对酒庄进行全面考察,分析优劣利弊之后,他为企业确定的经营理念是“传承与创新”。尊重历史的积淀,开拓崭新的格局。他保留了原来的生产管理团队,又投入数千万澳元,整修城堡,扩大葡萄园,添置新设备,古老的酒庄焕发出活力,前景鼓舞人心。2012年初扩建酒窖的时候,约翰兴奋得不得了,开车拉着王智太跑到附近的一处山坡,看他在那里埋着的几卡车石头。原来,从约翰爷爷那辈就有扩建酒窖的愿望,为此他早就在做着准备,却一直没能如愿,没想到一个中国人帮他实现了多年的梦想。

一件不经意的小事,可以看出王智太的行事风格。我们在酒庄参观考察期间,约翰夫妇在一间非常气派的大酒店为大家接风。等待上菜的时候,看到这样一幕:大厅里燃着很多壁炉,而位于我们座位旁边的却熄火了。一位年轻的女侍者过来重新点燃。一会儿,火再次熄灭。又一位同样年轻的男侍者过来再次点燃。没过一会儿,火又奄奄一息了。一群人都在默默等待。王智太过去,打开壁炉,拿起长钩把木柴中间挑空,拨弄几下火苗立刻欢快地燃烧起来。他自言自语:“他们不懂,要中间虚空火才能旺”。烧火的道理可能一个普通中国农民都会懂,但我相信,在大酒店里接受宴请的身家亿万的总裁中,可能没有几个人会去动那根烧火棍。或许,这便是王智太的与众不同之处。

讲究诚信的人

一个远渡重洋初来乍到的东方人,何以在澳洲这片广袤的原野上立足?王智太靠的是祖宗留下来的法宝——“诚信”。从自己的祖辈父辈那里,从读书求学的历程中,他自幼得到的教育便是“以诚待人”,“诚信”乃为人之本。他有点沉重地说:“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传到了我们这一代,不能丢弃那些老祖宗留下的古训”。

他为人豁达,待人坦诚。酒庄虽然姓了王,但是他尊重历史传统,尽力保留原貌。老庄主约翰依然担任CEO(企业中负责日常事务的最高行政官员),园艺师、酿酒师等技术人员依然各司其职;酒庄原先的种植、采摘、酿造、窖藏程序一仍其旧。扎实、勤恳的行事风格,严格、严谨的工作态度,澳洲人看在眼里,服在心里。

约翰宴请大家时,我们看到新老庄主手持酒杯,面含微笑,言谈话语间极为默契和谐,犹如一对相处多年的老朋友。记者通过他身边的工作人员海燕,问约翰怎么看待王董这个人,约翰的一段话非常真诚:“我和Arthur(王智太董事长)一起共事,首先是因为他是我的朋友。我们彼此信任,无论是对于1847这份事业还是享有美誉的1847葡萄酒,我们愿景一致,在所有重大事情上,我们俩都肩并肩一起努力。”

对于原先1847员工,无论技术还是为人,王智太给予充分的信任和理解。自从酒庄易主,不仅员工收入增长,还经常组织他们出国旅游。每到葡萄采摘季节,酒庄需要大量帮工。1847给出的工资总是高于其他酒庄,当然从不拖欠。每年秋季到周边葡萄园收购葡萄,1847的价格总比其他买主高出一筹。很多葡萄园主总把上好的葡萄留着,等待1847酒庄来收。短短几年,1847声誉日隆。有次酒庄工作人员开着印有酒庄标志的车子去超市购物,竟然被人拦住,询问愿不愿意收购自己的葡萄园。这几年,酒庄不断拓疆扩土。2014年7月,他们又收购了著名的雅达若酒庄。雅达若酒庄建于1947年,是澳洲的著名酒庄。向以生产优质波特酒闻名,经过六十多年的建设已经发展成一座现代化的酒厂。近年1847酒庄集团又向商贸领域拓展,与多家著名生产商合作经销蜂蜜、橄榄油、奶粉、燕麦片等澳洲优质产品。为确保货源品质,他们建立起一条从原料采购、生产、加工、运输、销售一体化的全产业链运营模式。在向很多厂家订购货品时,对方一听说是1847酒庄集团的,立刻一路绿灯。

1847葡萄酒这些年获奖无数,其中优选西拉2011年在伦敦葡萄酒挑战赛上获得头等奖。澳大利亚最受尊敬的葡萄酒评论家和葡萄酒专栏作家詹姆斯·哈立德,曾对1847生产的帕伯斯赤霞珠、帕伯斯莎当妮等多款酒给予“卓越的酒”、“值得推荐”等高度评价。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人民日报·海外版》等媒体多次对1847进行报道。

王智太也善于发现、发扬澳洲企业的长处,他以约翰夫妇一向诚实经营,做事厚道,生怕对不起消费者的管理传统,对比很多中国的企业:“为啥在这里一个家族企业都能做上百年?中国老话讲‘仁义礼智信’,他们做到了‘信’。很多时候,我们反而没做到。”在两种文化的碰撞中,王智太汲取不同民族中那些人类文化的宝贵精华,融汇到自己的事业中。诚信,成为1847最好的名片。

重情重义的人

山东人的厚道、重情义自古以来广为人知,如今王智太把这种古老的东方式温情带到了澳洲。他把当地人看成是自己的乡亲、邻居,考虑问题总是从他人角度出发,和上上下下都处得像朋友像家人。他的很多故事令澳洲同伴意想不到,感动不已。

他不愿意让自己在当地人眼里是一个“征服者”的形象。买下酒庄不久,去到每一个地方,总是带点礼物,而且远远就下了车,步行走近,以缩短彼此之间的距离。购买酒庄的时候,本来很多员工的住所,作为酒庄资产也易了主。王智太却让他们仍旧住在里面,说是“租住”,每年只收一澳元的租金。葡萄园艺师罗宾,是个老实巴交的技术人员,一辈子连悉尼都没去过。这几年凭借酒庄提供的机会,先后游览了中国的北京、上海、哈尔滨,欧洲的伦敦等。已经五十多岁的罗宾,从未离家这么久,第一次走出国门的时候,竟然像孩子一样掉了眼泪。

这里还传颂着一篮皇后桃的故事。1847刚刚易主不久,公司进行基本建设,整修城堡、维修道路等,施工过程中,难免对周边环境有些影响。八十多岁的邻居若斯夫妇,葡萄园紧挨着1847酒庄。看到世代居住的小村庄,来了几个中国人,不免有些戒备。处得久了,才发现这些人不仅知书达理,还重情重义,关爱邻居,热心助人。老人非常认可这位新邻居并心存感激。若斯家有几棵优质桃树,结出的桃子又大又甜远近闻名,是有名的皇后桃。秋天,皇后桃熟了,金灿灿挂满枝头。一天,88岁的老人自己开着车来到酒庄,颤巍巍地递上满满一篮熟透的蜜桃。老人说,这是今年桃树第一次摘果,是他在树下扶着梯子,老伴亲自上树采摘的,送给王董,以表达两位老人的友善之情。

每次回国探亲,王智太总要给澳洲员工带来小小惊喜,每个人都会收到中国的茶叶、剪纸等等小礼物。员工的生日、结婚纪念日,会为他们举行浪漫而温馨的酒会。葡萄收获了,圣诞来临了,篝火晚会上,公司员工、周围村民欢聚酒庄,不分彼此。大家身着盛装,载歌载舞,欢声笑语久久回荡在夜空。澳洲朋友从王智太身上认识了中国人的古道热肠。

以真情实感待人,也必然得到真心实意的回报。如今无论王智太还是身边员工,与这片土地和谐相处,早已没有了身在异国他乡的孤独。

注重感恩的人

王智太的身边,聚集着一群活力充沛的年轻人,大多是近年毕业于国内外高校的学生。留着童花头的丹丹,一双又黑又亮的大眼睛,看上去似乎还是中学生。却开着一辆与她娇小身材反差很大的越野车接送客人,从巴罗萨山谷到阿德莱德,无论山路还是平地,行驶自如。更令人吃惊的是对各种美酒的品质特点分析的头头是道,让人怀疑与她的年龄不符;海燕,总是话未出口笑面如花,一双弯弯的眼睛让人心醉。比笑容更美的是她美妙的文笔,把酒庄里里外外的故事,讲得出神入化。卓阳,高大帅气标准小生,落落大方,当个主持人绰绰有余,接待宾客却那么周到细致。维妮,安静温婉,带几分羞涩。我们到时她才刚刚毕业来到澳洲六天,自己还是个孩子,却懂得处处关照来访的老师。我还听说负责澳洲精品采购进口的姜侃,也是年轻有为,二十七八岁的年龄就当上了副总,只不过这期间他恰好回国公干,没能亲眼见到。

与我们告别的那个晚上,看到了王智太与几个年轻人共同干杯的场面。王智太举杯:“同志们好!”四个年轻人呼喊:“首长好!”“同志们辛苦了!”“为人民服务!”然后是一片开心大笑。这岂是“首长”和“同志们”的关系?的确,王智太待他们就像待自己的孩子,却在潜移默化中,用自己的言行,给他们纯真的心灵里,注入崇高的品质。

王智太说:“我们是土文化,有本事的吃本事,没本事的吃本分”。做人要本分,做事要扎实。这就是他所强调的企业文化。而什么是“本分”?“对师长、对父母、对同事要讲孝悌,要懂得感恩。”王智太就是孝悌、感恩的典范。

不管事业再忙、再累,每年定期回国探望、照料年近90岁的老母亲,回归母校、探望师长,是他必不可少的功课。他与已经毕业三十多年的母校,至今保持着密切联系。先后捐资150余万元,在2138cn太阳集团古天乐设立聚贤基金并兼任理事长,奖励教学科研优秀教师和杰出学子。今年还将在2138cn太阳集团古天乐设立澳洲农产品特供专柜,将健康环保的澳洲食品、营养保健品源源不断提供给师生。2138cn太阳集团古天乐的毕业典礼令全校各院系学生羡慕,激动人心的旋律回旋在大厅上空,鲜红的地毯铺满长长的走廊,学生们身着晚礼服,依次走过红地毯,迈向自己人生的新起点。如此奢侈的毕业典礼,离不开王智太的支持。几乎每年毕业季,他都会回来,不仅做出物质上的贡献,更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启迪教育青年学生。他与学生分享自己的人生经验,鼓励大家确立人生方向,勇于坚持认定的奋斗目标;懂得与人合作;为母校争光,为国家效力;更要懂得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点点滴滴,播撒在年轻学子们心中。犹如优质菌种注入新鲜的葡萄汁液,相信多年以后,会有更多佳酿熟成,析出……

几年前,王智太的一句话曾让我印象深刻:“葡萄酒是有生命的个体,人的行为、周围环境直接影响着酒的质量”。今天,他对于葡萄酒的认识已经升华到文化层面,甚至注意到“圣经中涉及葡萄酒的地方有70多处”。法国著名化学家马丁·夏特兰·古多华曾说过:“酒反映了人类文明史上的许多东西,它向我们展示了宗教、宇宙、自然、肉体和生命……”葡萄酒是上天赐予人类的礼物,人类酿造葡萄酒的历史已经有七千多年。葡萄酒的形成,既需地利,又需天时,更要人和。王智太虔诚地对待有关葡萄酒的一切,从葡萄种植采摘的时令气候、地理天象,到酿酒的工艺传统、文化留存,从贮藏的环境温度,销售的人际交往,到品赏的人文修养、友朋交流。在这片如诗如画的土地上,他“与袋鼠为伍,与葡萄园为伴”,与周围的人一起用心酿造最好的美酒,为此注入了全部心血和情感。而在这一过程中,也把华夏土地上的文化基因以及自己几十年人生凝结的智慧、经验、品格、追求融为一体,酿造成为一款品味独特的醇酒,饱满浓烈,芬芳久远。

人生如酒,岁月如诗。


上一篇: 校友访谈 | 李秋波:无论走到哪里,都要善于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