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晃四十多年过去了,记忆中的山大学术文化殿堂依然是那样神圣、威严和威武。其风貌、神情、气韵依然是那样清晰、清净、清纯和清新。曾记得当年感觉从新校到老校的路是那么长,奔赴、出发、前行,高耸的红楼是显耀的地标,每当学校召开师生全员大会、学生运动会、大型学术报告会时,新校的学生前往集合,长长的队伍一眼望不到头看不到尾,那真是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线。全校的各类学术盛宴、盛会更是醉人可期。生物系、电子系、外文系、学校核心办公机构等都设在老校,那里是学校的政治、文化、教育、教学、行政管理和服务中心。我们所在的政治经济学系是在新校区。

曾记得,山大政治经济学系是从山大原政治系分设出来的,我们七七级的同学有幸成为第一届新生。我们的同学来源多元,老高三的同学有刘庆珊、郑起宏、魏焕信、王广信、丁少敏、张少刚……,军履经历的同学有段星辰、于世良、董树义……,公社工作的同学有杜鸿礼、于锡平、徐长发、李炳国……,任过村党支部书记的同学有王吉法、马传景、赵方田……,事业单位的同学有金志涛、崔建平、王五一、吕振宇、曹务奇……,工厂的同学有杨民刚……,文化工作的同学有孙广军……,记者工作的同学有王兴华……,应届生同学有李明俭、杨秉勇;等等。同学之间年龄悬殊、阅历悬殊较大,各怀其长,八仙过海,各有其能,回望自己,蓬生麻中的体认感更具强烈。张宏良的博览群书、好口才,张鲁伟、赵宗尹的丰富社交和管理经验,樊丽明的灵巧、执着,李齐云的欧美文学素养、于良春的体育十项全能、姜东溟的小提琴,姚鸿健的博学,魏法元的学业全优等,称羡不一。这是一个温馨、温情、温暖的集体,那种激扬文字、不知天高地厚的风华,那种嬉笑怒骂、没大没小的岁月,那种以大带小、以老带新,相助成熟、共同成长的日子,让人留恋难舍。每一位同学都是一本书,都有自己的故事。我幸运地看了四年,读了四年,学了四年,感悟了四年,经验的迁移且享用了自己的整个职业生涯。

曾记得,刚入学时,学校请来了数学家华罗庚先生在大操场上作报告,华罗庚先生的学术建树、数学精神、自嘲、幽默和坦诚,让我们现场亲眼领略了大师的风范。中文系、历史系、哲学系、科学社会主义系类似的许多学术报告场景也深深地感化和教育了我们,有形无形地激发了自己专业信心的树立。哲学老师王青山的哲学课讲得头头是道,知识链、逻辑链、故事链,环环紧扣,他的歇后语自嘲感染着人,思想的力量、教学的艺术征服了我们。我们很幸运,系里请出顶尖的教授为我们上课。第一届新生,系里的庄德钧主任、党总支书记刘立魁对大家既宠爱有加又严管厚教。那时,系里有一台黑白电视机,只有周末时系里才同意看一次电视。当遇到好的电影和节目时,同学们要派出代表恳求系办公室和系领导批准才能加看一次。那种对知识、外面世界、科学视野的渴求和渴望,真是心急火燎。现在想想那时的心境、心态,觉得很是珍贵。

曾记得,同学们读书学习惜时如金,老师讲完课后,都忙着去图书馆借参考书,腿脚慢的,去晚了的,书就被借完了,那是心急如焚,得另想办法才能找到书,这个过程也是挺折磨人的。心目中系里的老师,那是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庄德钧、马家驹、林白鹏、胡世凯、陈乃圣教授等,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他们的师德、师风、学识、学养、学风,令人敬佩,让人终身难忘。还清楚地记得,马家驹教授给我们讲《资本论》的课,有同学反映说,听不懂马老师的语言表述和表达。他说,《资本论》本身就是一个科学的话语体系,只有在这个体系中,在这个逻辑中才能读懂它,理解它,把握它。你们要适应这种学术规范的训练,先试着走进去,然后再走出来,这样的学习体验过程你们会受益终身的。学业实践证明,也果然如此。在学《资本论》第一卷时,马家驹教授要求我们把前五章作一个总结,要用2000字写出来,一个字也不能多,一个字也不能少,包括标点符号在内。大家有些疑惑,这么多同学,不信马老师每份卷子都会看,都会数。结果,马老师真的把每个同学的卷子都看了,并且数过字符,凡是挑战的或以身试“法”的,都确确实实地得到了回应,得到了落地的教育印证,由此大家对马老师的治学精神和学术定力已彻底口服心服了。马老师教书做学问是认真的、一丝不苟的、治学是严谨的,育人也是认真的、严谨的。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在政治经济学系,像马家驹老师那样的道德学术形象的一批恩师一直铭刻在我们心上,无论在哪里都一直引领我们前行。

学无止境,气有浩然。为天下储人才,为国家图富强。这铿锵有力的校训和办学理念,体现了山大的根和魂,赓续着山大的学术基因、文脉和辉煌。回溯过去,在山大,在政治经济学系里,在我们七七级的班里,在有形无形之中,在有感无感之中,在自觉不自觉之中,其实一切教育行为和行动都凝聚了山大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凝聚了山大的学术传统和风格,凝聚了国家社会制度文化、山大环境文化,山大行为文化。当自己反思那一段难得的学习、成长经历时,那种认知、觉悟、践行、传承更使然了,那种感恩和祝福之心更实然了。这种文化的化合反应,在做人、做事、做研究的道路上,也一直激励着自己,成为激发个人进步的动力。当自己成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教育科研工作者的时候,在学习、生活、工作上有些长进的时候,更深切地体会到,大学之大,大师之大的深刻文化意蕴、深邃道理、深厚影响力和作用力的价值和意义。感恩山大,感恩政治经济学系,感恩老师,感恩同学,感恩山大精神。

山大,难忘的山大,山大的文化,依然山大。


转自文史楼公众号

上一篇: 校友访谈|山东大学经济系77、78级同学说“我的大学”之段星辰:我的山大之缘

下一篇: 校友访谈|山东大学经济系77、78级同学说“我的大学”之王育琨:山大的种子:有点土就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