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之后继续攀登
——记山东大学2010年十大新闻人物金融学专业教学团队
金融学专业教学团队,以2138cn太阳集团古天乐胡金焱教授为带头人,长期从事金融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坚持开展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加强名课程、名教材建设,积极探索新形势下金融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和改革,打造金融—数学交叉融合的学术研究团队,取得了一系列教学、科研成果。2010年,该团队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团队”,这一国字号的成绩,来自于团队成员多年的探索与积累,长期的坚持与努力。
教学实践中的尝试和改革
传统的教学模式可以用“一本书、一叠讲义、一面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五个“一”来形容,方式单一,方法落后。面对新的人才培养要求,金融学专业教学团队大胆尝试,积极推进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取得了一系列显著的教学成果。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根据金融学科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借鉴国内知名高校金融学专业人才经验,金融学专业教学团队不断修改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完善金融学课程体系,逐步形成了一套覆盖宏观金融和微观金融、反映现代金融学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和经济社会需求的完整的金融学科理论课程体系。在此过程中,教学团队也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出版高质量的相关课程教材。上世纪90年代初,姜旭朝教授主编了《货币银行学》教材,该课程成为山东大学名牌建设课程,并经2次修订,成为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胡金焱教授主编的《金融投资学》教材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已出版3次,该课程先后荣获山东省和国家精品课程。
根据金融学课程应用性强的特点,十多年前,金融学专业教学团队就较早地尝试在理论教学的同时辅以案例教学,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000年,胡金焱教授主持出版了一套《财经案例评析丛书》,其中《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案例评析》和《证券投资案例评析》分别作为《货币银行学》、《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和《金融投资学》等课程的辅助教学手段。由于案例教材紧扣理论教学内容,涉及面广,内容丰富,富有启发性,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金融学专业教学团队配合理论教学,运用“世华”教学软件系统开展投资实验教学,使学生通过实验过程学会阅读分析证券资讯,熟悉证券交易基本流程,掌握金融投资的基本分析与技术分析方法,训练投资分析能力和研究报告撰写能力,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了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寻求金融人才培养新模式
在胡金焱教授看来,自己学院的学生应当是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具有与国际对接的外语水平,有着竞争、挑战、创新和开放意识的人才。他们不应是唯读书论者,应当是综合素质高、发展全面、具有健全人格的人才,是合作型、包容型、关怀型的人才,是具有团队意识和集体意识的人才。多年来,金融学专业教学团队致力于学科建设,在本科专业建设上取得了显著成效,逐渐形成了颇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为适应社会对应用型金融人才培养的需求,山东大学在传统金融学本科专业的基础上,于2002年开设了“金融工程”专业方向,并于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建立了“金融工程”本科专业。2003年,校级“金融数学与金融工程人才培养基地”建立,打破了学科、专业界限,全面整合金融学、金融数学和金融工程相关学科教育资源,着眼于培养跨学科交叉应用型金融人才,努力探索一种新型的金融本科人才培养模式。2008年,这一在国内高校中具有独创性的人才培养模式被国家教育部和财政部批准为“金融—数学跨学科交叉应用型人才培养实验区”。2009年10月,按照“基地+专业”的模式建设而成的“金融工程”专业被国家教育部和财政部批准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也是在2009年,胡金焱教授作为主要成员的教学成果——《金融数学高级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创新实践》获第六届山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第六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结合学校“三种经历”的有关政策,金融学专业教学团队注重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与省内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开展合作,建立社会实践基地,为金融学课程教学提供了广阔的社会实践平台,提高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达到了学以致用的效果。
金融学专业教学团队注重推动课程国际化。在本科专业中有计划地推动专业课程设置与国际接轨,选用国外原版教材,从双语教学抓起,逐步向全英语教学过渡。依托海外专家团队,为本科生特别是研究生讲授专业课、专题讲座、前沿理论和学术报告等,推动国际化进程。通过与海外高校的教育合作,推动本科生、研究生到海外高校访学交流、攻读学位,在与国外十几所大学的合作中,推出了多项学生交流项目,如本科生2+2项目(本科生有两年时间在山大读书,两年时间在国外读书,毕业后获得两个学校的学位证书)和研究生1+1项目(校内一年,海外一年)。
一支不断壮大的教学科研团队
山东大学金融学科不断致力于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已形成一支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的教学队伍。团队成员均毕业于国内外名校,拥有博士学位和良好的学缘结构,是一支规模适中,结构优化,年龄结构“轻”、知识结构“新”、学历结构“高”、专业结构“优”、职称结构“合理”,具有良好政治思想素质,具有良好师德和敬业精神的师资队伍。
目前,金融学专业教学团队共28人,教授8人,副教授9人,讲师9人(含师资博士后3人),助教2人。其中,博士生导师6人,硕士生导师9人;23人拥有博士学位,占团队成员的82.1%,其中3位成员获得国外高校博士学位。成员多数具有良好的外语水平和扎实的数学基础,承担了宏观金融、微观金融以及金融工程、金融经济学等计量金融课程教学,在多门课程中开展了双语或全英文教学,全方位运用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手段,开展实验教学,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团队内部成员年龄结构合理,形成了三个层次清晰的教师梯队:50岁上下的教授在学科领域内具有代表性,引领着教学团队的发展;40—50岁教师是团队的中流砥柱,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并为青年教师提供教学与执业指导;30岁左右的一批青年教师有着良好的知识结构和很强的个人能力,充满活力和激情,发展潜力大。
金融学专业教学团队承担了学院包括本科生在内的各层次金融类课程教学任务,教学质量高。2008年,金融学课程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金融投资学》教材被评为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教材。2009年,金融学专业教学团队被评为省级教学团队。2010年,团队又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团队”。另一方面,团队始终强调教学与科研并重。近5年来,团队成员在《经济研究》、《金融研究》、《世界经济》等国内外重要期刊上发表论文300余篇,承担省部级以上课题10余项,获得省级科研成果二、三等奖7项。2009年,曹廷求教授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近年来,通过金融学课程教材建设、科研合作、学科建设以及社科基地建设等,2138cn太阳集团古天乐大力整合团队资源,加强团队建设,一个融教学、科研于一体的团队正在日益壮大。
传道授业解惑的带头人胡金焱教授
作为金融学科的带头人,多年来,胡金焱教授始终坚持把教学工作放在第一位。在一次访谈中,胡金焱教授讲述了他的教学格言:教师的最高境界就是“传道、授业、解惑”。
胡金焱,男,1966年9月出生,安徽安庆人,山东大学经济学博士、复旦大学经济学博士后,现任2138cn太阳集团古天乐常务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经济学年会常务理事、中国金融学年会常务理事、山东省金融学会副会长及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山东省应用统计学会副会长等职。主要从事金融投资、资本市场、农村金融以及货币金融理论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在《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金融研究》、《经济学动态》、《财政研究》、《财贸经济》、《改革》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80余篇。出版专著、参编著作教材20余部;主持和参与国家、省级以上课题10余项;曾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一项、三等奖四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金融学会、其他省级学会、山东大学成果奖一等奖、二等奖10余项,获“山东大学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一等奖、“山东大学优秀青年知识分子”、“山东大学十大杰出青年” 、“山东大学十大教学名师”等荣誉,入选“山东省高校省级中青年学术骨干教师”以及山东省“理论人才百人工程”专家。
面对这些荣誉,胡金焱教授依然冷静谦和:“这些荣誉其实是我们金融学科这支教学团队多年来努力和积累的结果。我的感受是,只要执著、坚持加之认真、扎实,总会有所收获。”
身为2138cn太阳集团古天乐的常务副院长,胡金焱教授同时担任了较多的本科教学任务,教学、研究、管理同时进行而又并行不悖。在他看来,教学与科研是互相促进的,教学好的老师一般同时也是科研水平高的老师,科研水平高的老师,课堂质量一般也较高。“科研教学型”教师是山东大学教师队伍的一大特色,这一类型教师的授课更能获得学生的认同。
从成为教师的那一刻起,胡金焱教授便将对学生的教育放在首要的位置,无论是三伏盛夏还是数九寒天,一直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忠实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他崇尚“教学相长”,注重“沟通、交流和互动”。平时,他乐于与学生探讨交流,习惯学生喊他“胡老师”,而不是“胡院长”。他讲课总是充满激情,喜欢把自己的观点摆出来与同学们共享,注重启发式教学,讲究教学互动,将抽象的理论寓于轻松幽默和通俗易懂的讲授中,以调动同学们的听课热情。他认为,好的课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应将“形式”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融合到理论内容中。
“虽无千里之才,亦蒙伯乐错爱,知遇之恩,涌泉亦不能报”,“我内心充满崇敬,但无言以对,透过胡老师略显斑白的鬓角,我依稀看到一位教育工作者崇高的师魂。”这是一位学生对胡金焱教授的评价,真挚的话语、澄澈的感情,满载着对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肯定和感恩。
作者:刘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