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里有一只恶狼遇到26只猫,面对众多的猫,狼不免心存畏惧,但迫于饥饿,狼还是壮着胆子向一只猫下了手,猫虽多,但无法合力相救,终难逃厄运,结果猫全部被狼吃掉。尝到甜头的狼每日食猫一只,颇感满足。又一日,狼偶遇一虎,误认为猫,欲食之,终被虎食。”

这是中粮董事长宁高宁曾讲过的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他从中得出的结论是:“大猫非猫,猫大成虎,一只虎的力量远超过26只猫。”

为国企打工的“放牛娃”

“当时华润是26个啤酒厂,厂跟厂之间品牌是不一样的,说起来是很大的公司,实际上是个很小的,小纤板绑在一起的一个军舰。怎么变成一只老虎,中粮和华润一样,就是怎么突破企业内部的障碍。”执掌中粮集团后,他继续推进这种经营思路,打造另外一只老虎。

《中国企业家》杂志曾将“中国摩根”这顶帽子送给他(他一向不愿被“文学化”,可能并不将之视为礼物),当时华润的整合如火如荼,宁高宁在地产、啤酒、零售、纺织、电厂、制药、建材多个领域跑马圈地,如同一个多世纪前,横扫美国金融与实业界的约翰·皮尔庞特·摩根。

自此后,“摩根”成了外界评价他的标签,即使他来到中粮后的系列动作:重组新疆屯河,重组中土畜,重组中谷,招纳华润酒精,收购深宝恒,控股丰原生化,接盘五谷道场,入股蒙牛,均被纳入“摩根”的逻辑。

到了中粮转型的高峰时刻,宁高宁发现了食品最适合做产业链。于是,宁高宁走出曾经的“摩根时代”,提出打造“中粮全食品产业链”,一下铺开了小麦、玉米、油脂油料、稻米、大麦、糖和番茄、饲料、肉食八条产业链,将整个中粮像糖葫芦一样穿起来。包括后来的入驻蒙牛,又为其庞大农业帝国添加了乳业板块。

自此从产业链上游的农产品(4.50,0.18,4.17%)收购、仓储运输,到中游的农产品加工,到下游运作直接面向消费者的终端产品品牌,以及地产酒店、金融服务等领域,中粮无一落下。

“目前希望能够真正向着创新和技术去走,能够向着真正的营养健康去走,不是简单的仅仅保障安全的产品,而是一种提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变成一个有技术推动和技术研发的食品公司,有提升人类福祉的食品公司,这是我希望中粮集团能够做到的。”

宁高宁曾在去年《中国企业家》领袖年会上发表主题演讲,指出创造性是任何企业家所有责任中的第一责任,没有真正的核心创新力,中国企业再大,盈利再好,企业家的光辉也不会闪耀。

谈及备受关注的食品安全问题,宁高宁曾坦言,他每天都在担心稍有差错可能会赔上中粮的金字招牌。“蒙牛自身肯定不会放松管理,如果再出现质量方面的放松情况,市场是不会饶恕的,蒙牛是一家有400亿市值的公司,出现质量问题会是致命的伤害”。

曾经的华润,如今的中粮,世界五百强、央企的掌舵者,宁高宁走的一直是央企路线。自称是为国企“放牛”的职业经理,却坚持央企应先回归企业属性,推动向新国企转型,“如果企业做黄了,就什么也没有了。”

“我在国企呆了20多年,国企的许多进步到目前为止外界并不了解,到现在,必须把国企当企业看。”他声音略高,“在国企环境中换个民企试试?换个外企试试?说不定有更多矛盾出来,如果到今天还去纠缠国企是不是企业,社会也太不进步了!”

宁高宁曾在《中国企业家》创刊25周年庆典上说,希望大家能够从中国历史发展的阶段性,以进步的眼光来看待国企,给国企改革加油,推动国企的进步,而不是简单地把它们看作一个另类。

据《中国企业家》前方最新消息,宁高宁先生已确认出席12月7日-9日在北京举行的2012(第十一届)中国企业领袖年会。在即将召开的2012(第十一届)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上,宁高宁先生会对中国企业提出怎样的意见,敬请期待。

宁高宁的精彩人生

今年54岁的宁高宁,自入主中粮以来,将中粮资产从598亿提升了5倍多,中粮集团控股上市公司增加七家,分别为中国粮油、中国食品、中粮屯河(4.92,0.18,3.80%)、中粮包装、中粮生化(4.10,0.17,4.33%)、中粮地产(3.82,0.13,3.52%)、蒙牛乳业。

说到今天的成绩,宁高宁不无感慨地说:“不像很多人猜测的那样,我是有什么背景的。你向‘上’看,生怕看不到有姓宁的。到今天能担这么大的义务,从我本人来说,是有点鬼使神差的。”

宁高宁出生在山东小城滨州,是医生之子。17岁时下乡插队,知青岁月刚刚展开就在第二年终止。之后他进入军营,由于天生精于数据,面对复杂的大炮射程与精准度公式不会手足无措,成了一名计算兵,1978年又从军队考入山东大学。

他本来报考的是山东大学中文系,可中文系人已招满,学校就把他调到了经济系——当时作家是最热门的职业,企业家,中国还没有这个概念。大学四年他读完了《资本论》,最吸引他的不是其中的结论,而是推理的过程。

毕业后宁高宁赴美国匹兹堡大学,攻读工商管理学硕士,主修财务。这成为后来他令下属畏惧的原因之一:学历构成上既懂宏观又懂微观的领导最不好“糊弄”。之后,宁高宁机缘巧合进了香港华润,一待就是十八年,他也从刚进入华润的小角色渐渐成长为华润集团的灵魂人物。

熟悉宁高宁的人都知道,他最大的爱好是逛书店、看书,家有两万多册藏书。当了商人之后,这个嗜好一直没丢,而且一直在写,十多万字的经济管理散文或是人生感悟。早在04年他还是华润总经理时,《中国企业家》杂志就给他开了专栏。“我跟我的女儿说,读书让人的眼神都会变得漂亮。”

作为中国最后一批知青,恢复高考后第二批大学生,第一批国内MBA,宁高宁抓住了时代的机遇,也无可避免置身于剧烈的文化震荡中。奉行中庸之道,又豪爽快直的齐鲁之风,纯朴单调的农村生活,纪律至上的军营历练,推崇自由思考、创新思维的异域求学经历,视角广阔、成熟专业的香港商业氛围浸润,都交织在他的精神维度中。这从他的文章中都可略见一斑。

当然,宁高宁并不是追求玩味文字。2005年,已经成为中粮董事长的宁高宁在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上演讲,反对企业家的“文学思维”:“我建议中国企业界每一个人都应该把管理系统说清楚,每一个人都把财务报表搞清楚,使企业使用的语言能够更规范,这样的话我们中国企业才能健康、快速发展,真正在管理思路上跟人家有一个对接,真正可能追上国外的企业。”

今年3月低,中国粮油控股发布公告宣布,宁高宁不再兼任中国粮油董事会主席,但继续担任公司非执董。两天之后(3月30日),中粮集团下属的中国食品亦发布公告宣布,中粮集团董事长宁高宁不再担任中国食品董事会主席,继续担任公司执行董事。

作为中粮集团的掌门人,接连的两次职务变动引发外界猜测。不少观点认为中粮的宁高宁时代即将过去,坊间亦有观点认为,不断放权,也是其释放进军政界的信号。对于“商而优则仕”,宁高宁曾坦言指出,这是中国特色,并不觉得“商而优则仕”是一个什么了不起的事,都发生得很自然。

【作者:姚欢 来自:中国企业家网2012年12月5日】


上一篇: 人民日报海外版专访山大学院杰出校友王智太

下一篇: “以全副身心把自己认定的事干好”——记2138cn太阳集团古天乐1982届毕业生王智太